如果你是熟悉近年來台灣建築規範的朋友,應該了解公寓公設比常見大約落在 5~10% 之間,不過像是透天厝或是有些公寓反而沒有公設。
常見的華夏建築大約在落在 10 ~ 25% 之間,平均約為 20% 左右;假使是屋齡 10 年內的電梯大樓,區間落在 25~30% 之間,如果是現在的新成屋最低都是 35% ,這個數字再往上也不意外了。
認識公設
大概不是很多朋友知道,公設又可以分為「大公」、「小公」,前者包含機房、公共梯間、泳池、電梯等設施;後者是熟悉的走道與樓梯間,這兩者皆會分配到公設的坪數中攤平。
通常老一輩偏好喜歡公設比低的中古屋,不過在 921 大地震後消防法規趨嚴,公設比才逐漸明顯增加。
在國外建築中公設是不計入房價的,但是在台灣比較特別是會加入的,直接使買房的門檻大為提高。
每個人都了解建商在蓋公設時也有建築成本,付費也不會太過誇張。
相反建商沒有建造太多公設的話,通常會從公設的價格中賺到價差,也就是說沒有人會做賠錢生意的。
觀察台灣每個地區的建築法規都不盡相同,位處大都會區的台北市,對於相關法規比起其他地方嚴格、公設比容易偏高,這也是台北市房價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。
不過公設的認定可能和你我腦中想像的有所出入,比方說像是空中花園、中庭花園等其實並不算在公設中,僅歸成法定空地。
另外游泳池也非必然是公設的範圍,因為法令中公設定義是「有天花板」的設施,假使有仲介說露天泳池和花園是公設,你可以直接當面指出錯誤,也避免多花冤枉錢。
那些公設有機會讓房子增值?
比方像是動線良好的地下平面車位與電梯就是好的公設,但是也要注意這些也需要定期維護、社區委員會收取管理費用,這點也需要考慮在內。
另外像是 KTV 、電影院、健身房、兒童間等設施,不使用時其實沒什麼花費,對於房價來說大多是加分的。
哪些公設會扣分?
最大的一項就是游泳池,這是公設中最為花錢的一項。另外像是園藝、露天泳池雖然不算在公設中,不過卻需要花費大量費用整理維護,更因保養不易。
假使有颱風來襲往往就封存荒廢,這兩種和交誼餐廳、公共廚房,是公認最容易白花錢的設施,購買前務必確認是否有這些增加額外花費的設施。
公設好壞的關鍵是?
其中關鍵絕對是管委會與鄰居的組成,尤其是管委會強度、住戶實際組成結構是重中之重,這話該怎麼說?
比方社區建築外觀的磁磚剝落、植栽散亂倒塌及頂樓防水等攸關居住安全的工程,是否經過通報後能及時妥善處理?抑或任由其毀損狀態不理睬?這都是對於公設狀態評估好壞的關鍵。
假使社區有 24 小時管理員、清潔公司、主任委員等配備,雖然看似安全且方便,但隨之而來的代價是每月至少有 20 萬管理開銷,以 100 戶以內的社區來計算的話,管理費可能偏高或者日後有調漲可能。
少哪些公設日後難脫手
前面說到游泳池是非必要、扣分設施對吧?不過也很看房價區間帶,假使房價越高的情況下,游泳池就會變成必備設施。
想必有些人會被搞糊塗了,這裡就舉例來說明吧!假使台北市房價普遍落在兩、三千萬之間,假使今天要買高達八千萬至億元的豪宅,卻沒有泳池的話就說不過去,會直接影響到買賣的可能性。
出了台北市區外,四千萬以上的房子假使沒有游泳池也會陷入賣不動的窘境。
所以可以這樣說,基本上社區的戶數、總價會決定哪些公設是必備的、缺乏這些公設會較難脫手。反觀不足 100 戶社區、總價一千萬左右的房子設有泳池,反而會成為難以脫手的問題,說穿了就是維護成本過高。
總而言之,想當「包租公」的第一步是掌握該地區客群的偏好,同時做好中長期規劃、摸清客群屬性是絕對必要的!這些細微的功課是獲利過程中不可少的。
如果你對我的投資買房分享有興趣,
歡迎加入我的FB社團喔!
推薦閱讀:
房屋大小事,都不是難事|買房達人-羅右宸
公設好壞怎麼看?好房子、預售屋合約該怎麼瞭解?
出租該如何尋找房客?二房東與包租公的祕訣又是什麼?
就讓擁有 300 間房收租中的買房達人-羅右宸跟你分享。
歡迎加入羅右宸老師官方Line帳號,掌握更多第一手資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