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技術指標呢?
它是「從價格(開高低收)或交易量(成交量、未平倉量)進行加工後,成為有意義且能被量化、以利後續搭配K線圖進行『輔助』判斷行情強弱勢的工具」。
之所以強調「輔助」,是因為指標是輔助的工具,不要把它當成主角。
大家一定會有疑問,技術指標有哪些、又能幫我們什麼呢?這裡就先幫大家先熱身準備一下。
一、短中長期技術指標
均線:移動平均線,又稱均線(英文縮寫 MA , Moving Average ),是現在使用最為普遍的技術指標之一。
主要幫助投資者確定目前的趨勢、判斷未來的趨勢、發現即將反轉(股價由跌轉升或由升轉跌)的趨勢等等,當均線排列發生變化時,價格通常也會跟著波動。
使用限制:均線是代表投資人的持有成本,可以動態分析股價走勢,常用來利用來設置停損點和停利點,也就是利用均線確定趨勢的變化。
不過我們知道影響趨勢的因素非常多,絕不是單一因素可以釐清,對於投資人來說這只是其中一個參考指標,想更準確可以搭配其他的技術指標一起參考。
二、短期技術指標
KD 值:隨機指標( Stochastics ),簡稱 KD ,技術分析大師 George Lane 所發明,是由 K 線(快速平均值)與 D 線(慢速平均值)組合而成, K、D 值會在 0 ~ 100 之間變動。
大家可以從兩線的變化判斷趨勢。也由於 KD 結合動量觀念、強弱與移動平均線等優點,可顯示多空力量轉折(表示由多方轉為空方或空方轉為多方)的時機,是較為敏感、短期較常見技術指標。
那什麼時候使用呢? KD 線通常會與股價走勢曲線搭配一併觀察。
不過限制也是有的, KD 指標計算時包含一定時間內的最高、最低價,能夠立即反應價格的變化,不過也因為反應太過敏感,容易產生雜訊。建議使用 KD 時可與 RSI 、 MACD 等其他的指標搭配一起觀察。
RSI :相對強弱指標(英文縮寫 RSI , Relative Strength Indicator )由技術大師為韋爾斯‧懷德( Wells Wilder )發明。主要是用來衡量「買盤、賣盤雙方力道強弱」情況,買家代表資本的力量,賣家代表持股的力量。
當買方力量稍弱價格自然往下,相反的當賣方力量稍弱,價格就會往上。這指標主要是透過計算價格的漲跌幅為基礎。
考量到價格變動的四項因素:上漲與下跌之天數、上漲與下跌之幅度,在股價趨勢預測上有相當高準確度。 RSI 相對強度數值定義在 0 到 100 之間,超過 80 表示超買,低於 20 為超賣。
假使 RSI 在 50 左右表示多空力道相近(表示看好及看壞的人一樣多,價格通常在兩者拉扯下變動不大)。
那麼有什麼使用限制情況呢? RSI 在高檔或低檔有時候會發生過早賣出、買進的情況,另外也沒有明確的買進、賣出訊號,沒辦法確定買賣的時間點。
一般來說 RSI 是一種比率的指標,在趨勢分析能力上會較弱。建議可以加上長天期的 RSI 均線( 20 天或更長天數)與 RSI 線的關係來做買賣訊號的判斷,抑或是以 RSI 值為樣本計算 KD 值求得買賣訊號。
BIAS :乖離率(英文縮寫: BIAS , Bias Ratio ),這是股票價格與均線的垂直距離,專門用來衡量價格偏離均線的指標,價格在均線之上為正乖離,反之價格在均線之下為負乖離。
通常是判斷個股是否漲幅已經太大或過深,以及未來是否發生反轉可能的指標。
使用上由於乖離率是透過與移動平均線比較,在移動平均線上方是「正乖離率」,反之則為「負乖離率」。
移動平均線是代表投資大眾的平均成本,乖離率是投資大眾的平均報酬。股價在均線上方,正乖離過大時表示有賣出訊號股價在均線之下,負乖離過大時表示有買進訊號。使用上有什麼限制呢?
假使股價長期處在盤整或者是緩慢漲、跌的情況下,這就會讓乖離率無法發揮效果,也無法顯示明確買賣的訊號,建議如果想要知道明確時點,可以再加上 RSI 或其他指標做參考。
三、中長期技術指標
MACD :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(英語縮寫: MACD , 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),由 Gerald Appel 提出,是從移動平均線中擷取優點所發展出來的技術分析工具,可以去除移動平均線經常出現的雜訊。
主要用來確認波段的漲幅並可以從中尋找、建立買賣的時機點。使用上是(1) DIF (快)短期:判斷價格趨勢的變動 ( 2 ) MACD (慢)長期:判斷股票價格的整體趨勢 (3) 柱狀體:把 DIF – MACD 所構成。
使用限制則是由於對股價的變動敏感度不高,屬中長期指標,在盤整行情中的使用效果較差。更因為變化均以價格變動為依據,可能忽略關鍵價位的成交量變化,建議可以搭配成交量的變化一起做參考。
DMI :趨向指標(英文縮寫: DMI , Directional Movement Index ),屬於中長期波段指標外,更是大波段市場行情的領先者。
計算公式相當複雜,不過今天有很多下單軟體都可以找到 DMI 指標,所以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指標的概念以及學習如何運用。
那如何運用呢?主要是利用 +DI 上漲及 –DI 下跌的方向線所產生的交叉訊號, +DI 與 –DI 介於 0 到 100 之間來判斷交易時點, 配合 ADX 線的趨勢及幅度,可以更清楚知道漲勢或跌勢大小。
使用限制上 DMI 較適合趨勢明顯的市場,在趨勢不明顯的市場,指標的訊號會較不明顯,建議可以配合 KD 指標來加強訊號的正確性。
說完了有那些指標後,假使趨勢一直往下跌、工具上也是比較偏空的條件出來,那就吻合、可以照著做;但若趨勢一直往上漲、指標卻是呈現偏空,就還是要尊重趨勢。
使用技術指標需要考量
1.指標的敏感度
如果單純使用價格去計算出來的指標,像 KD 、 RSI 指標,就要記得它很敏感,在應用時價格的部分就要用得更嚴格,以免造成「處處是訊號」的情況。
至於「價格加上波動」,是老師認為最穩重的指標。它能反映波動,因為有時行情走 100 點,那麼以洗很大的方式走 100 點、很順暢地往上衝 100 點,或是很緩慢地走 100 點,都會因為波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。
而這個表現其實在指標裡面也應該把它納入考量,才是較為完整的。但 KD 無法把它納入,所以 KD 是比較陽春的工具,但陽春不等於不好。重點是不同的行情會需要不同的工具。
所以敏感度的部分,要先區分所使用的指標敏感與否。敏感度可以從公式中看出來,只要公式裡有包含波動的概念,代表它比較穩重。如果單純用價格計算,就會很敏感。
2.要找時間頻率
15 分鐘以內的都算是短時間 K 棒,例如 3 分、 5 分、 15 分 K ,甚至有人看到 1 分 K 。短時間的時間頻率大多用在當沖;長時間的分 K ,有 30 分、 60 分 K 或是日線,適合想慢慢看再進場、不想一直進出的人。
3.商品特性
你要知道商品的波動大小,例如指數類會黏著大盤、波動較小;能源類(尤其原油)的波動則較大,就不能看太短的分 K ,一點晃動就容易被影響到。
4.策略屬性
就是擬定當沖策略或波段策略。擬定之後再來決定要使用何種指標。
特別叮嚀
不要同時使用超過兩個技術指標,加上 K 線圖來輔助的話,最多三張圖在同一個頁面上顯示即可,不要運用過度。
技術指標也沒有準不準的問題,只有會不會用的問題!
如何運用技術指標?
範例一:
台指期的當沖用 5 分 K 來看已經很敏感了,在圖表一出來,最重要的就是先找趨勢,例如圖中很明顯是下跌趨勢。
再來找出趨勢中最明顯的 K 棒,也就是圈起來的那根黑 K 棒。最後往下看到 KD 指標,但在這個案例中沒有要看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,而是要看指標的擴大或縮小。
圖中的開口是擴大的,表示空方力道在加強了。
然而可能會遇到一個窘境:如果單純用指標,就會像下圖一樣三不五時都是訊號,一天進出場十幾次。
所以指標與策略是相輔相成的,因此要去擬定自己的交易策略 SOP ,先明確定義好什麼條件符合「長黑棒」、怎樣叫做「長紅棒」以及 KD 指標的數值要擴大幾點等,不會被畫面中一堆看似訊號的 K 棒干擾。
這就是「策略」,而指標就是單純看它有沒有那個現象。否則若單純看指標,會發現一下多、一下空,會被巴來巴去。
第二個例子要來看 RSI 這個最敏感的技術指標,用在波段單的 30 分 K 。
先看到錯誤示範,會發現動不動都是訊號,光是 30 分 K 就有這麼多轉折。這麼敏感的指標應該要把分 K 拉長、再用在波段單。
使用時一樣要先找出主要趨勢,再找出趨勢中最明顯的 K 棒,像是圖中這個長黑 K 瞬間下來。
如果訊號找錯沒有關係,趨勢反轉了可以依照停損的標準停損,所以進場時一定要先設定好停損。
在第二個圈圈處就形成了上升的趨勢,往下看到 RSI 的正向擴大越來愈大,趨勢就成形。再加上指標有明顯變化,這樣就可以形成進場的某些條件了。
所以這樣交互看下來,找趨勢才不會處處是訊號。
切記技術指標只是輔助,重點是 K 棒及價格。
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對大家有所幫助、投資順利喔!
相關推薦文章:
掌握選擇權特性,創造獲利機會|選擇權狙擊手-安盛老師
經過上述介紹,相信您對於選擇權已經有了初步認識,接下來便是培養交易選擇權獲利的精準眼光,歡迎您跟隨選擇權狙擊手-安盛老師的腳步,作為前台灣法人「造市者」,擁有18年豐富資歷、掌握法人關鍵數據。 自有操作資金7千萬元,亦是「唯一敢公開主帳戶進出盈虧」實戰派。 獨家自創「選擇權股市太極操盤法」, 2018歷經兩次指數大震盪、仍穩健做到「淨獲利破千萬元」的選擇權專家,相信不久之後您也可以在選擇權市場中大放異彩!
想學習更多?歡迎持續追蹤
歡迎加入安盛老師官方Line帳號,掌握更多第一手資訊!